常春月刊
莊人祥自曝罹患胃癌已康復,衛福部推「幽門桿菌檢測」納入公費癌篩 醫籲:胃癌防治關鍵在早期發現
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日前在臉書透露,自己在擔任疾管署署長期間被診斷出罹患胃癌,經治療後已順利康復,健康狀況良好。消息曝光後,引發醫界與社會關注,也讓「胃癌防治」再度成為焦點。 根據衛福部統計,胃癌長期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,2024年共造成約2,200人死亡,居第8位。其中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兩倍。醫學研究指出,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約為未感染者的六倍;此外,高鹽飲食、醃漬或煙燻食物、吸菸、飲酒、家族史及慢性胃炎等,也都是主要危險因子。 胃癌早期無症狀 易與胃炎混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表示,近年隨著飲食習慣改善及幽門桿菌防治政策推動,台灣胃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已有下降趨勢,但仍不可掉以輕心。 他指出,胃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,常被誤認為一般胃炎或消化不良,導致延誤治療。民眾若出現食慾不振、上腹悶痛、體重減輕、黑便或吞嚥困難等警訊,應盡早就醫檢查。 胃癌納入公費篩檢 第六項全民癌篩為強化早期發現,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15年起,將胃癌正式納入公費癌症篩檢體系,成為第六項癌症篩檢項目。 45至74歲民眾可享「終身一次」免費幽門螺旋桿菌檢測(例如糞便抗原檢驗